去老达一中对面有2家是正宗的, 就在市内,达巴路口往下走,也可以说是中心广场对面。 就是达州市优秀中学(老校区) ,斜对面。有个门市是张飞牛肉,有个是灯影牛肉, 哈哈,希望帮到你,
1、切肉:瘦牛肉(很好是米龙肉:脊骨上面的肉)片片,切丝。粗细约1-2mm 2、淹制:加精盐、料酒淹制 3、油炸:热油炸两遍。优秀遍炸熟,第二遍炸酥 4、豆瓣酱炒香,加料酒、盐、酱油、香油、糖(随自己口味添加)大料、花椒等,加水,下炸好的肉丝,重活烤制,收汁。(汤料调好后开锅自己尝一尝,符合自己口味很好) 祝你胃口好!
灯影牛肉是四川风味食品。已有100多年历史。把牛后腿腱子肉切片后,经腌、晾、烘、蒸、炸、炒等工序制作而成。麻辣香甜,深受人们喜爱。因肉片薄而宽、可以透过灯影、有民间皮影戏之效果而得名。是四川达县的传统名食。牛肉片薄如纸,色红亮,味麻辣鲜脆,细嚼之,回味无究。市场上生产“灯影牛肉”产品的品牌众多,重庆等地亦出现不少品牌,不过最为正宗的还是为达县本地品牌“灯影”牌。 传说一 据传,此菜是八十多年前,梁平县一刘姓艺人来达州以做腌卤牛肉谋生,但生意萧条,只好锐意求新,创制成一种薄片状的牛肉干。每当黄昏来临,他就在闹市设摊,专售此种牛肉干。为招来顾客,特在食摊前张一又大又薄的牛肉片,后面点一盏油灯,映得牛肉片又红又亮,灯影依稀可见,十分吸引过路行人。尝之,麻辣脆鲜,人们呼之为“灯影牛肉”。从此,远近传名,生意越做越兴旺。流传至今,名不虚传。 传说二 据传说,1000多年以前,任朝廷监察御史的唐代诗人元稹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被 贬至通州(今达州)任司马。一日元稹到一酒店小酌,下酒菜中的牛肉片薄味香,入口无渣,他颇为叹赏,当即名之曰“灯影牛肉”。灯影,即皮影戏,用灯光把兽皮或纸板做成的
菜品特点 灯影牛肉自非一般,其选料和做工都非常讲究。一头牛被宰杀后只能取其腿键肉、里脊肉十几块,共才十几公斤。用长片刀切成十分薄的肉片,配上注草、丁香草果及其它十多种香料,拌匀后将肉片铺在竹筲箕上,经曝晒去除水分,放进特制的烤炉中,控制湿度烘烤至熟,装入用油纸衬里的竹筒或纸罐里,掺满纯香麻油,撒上少许花椒粉,密封而成。据记载,清朝光绪年间,达县城关大西街上一家店主名叫刘光平的酒店,所产灯影牛肉在当时最为有名。1935年,这家酒店用竹筒封装的灯影牛肉作为地方特产送到成都青羊花会展出,被评为甲等食品。
在春熙路口那家肯德基的下面有一排小吃店 有个窗口是专门卖这些的 是老字号了~ 大概10多元一公斤吧 反正不是很贵就是了~
牛后腿肉一斤,精盐、白糖、辣椒粉、胡椒粉、绍酒、姜片、味精、五香粉、香油、色拉油各适量。将牛后腿肉片成大薄片,精盐放炒勺炒干水分,姜片拍松泡入绍酒中取其汁,将牛肉片放在案板上,均匀的撒上炒好的精盐,卷成圆筒形,凉至牛肉呈鲜红色,将凉好的牛肉平铺在钢丝架上,放入120摄氏度烤箱内15分钟取出,(微波炉也可以)然后在上笼蒸30分钟取出,趁热切成片或丝,在上笼蒸60分钟取出,炒勺放火上,倒入油加热5-6成,下入牛肉丝或片慢慢炸透,捞出控油,炒勺内油倒出,留少许底油,倒入牛肉丝或片烹入绍酒姜汁,撒入辣椒粉、胡椒粉、白糖、味精、五香粉、翻匀淋香油出勺装盘即成。
凤凰头 那里有一家,是 正宗 特产 专卖店。放心购买,价格 是批发价。全市便宜的。 很多人都在那里买的。我就是达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