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别名云苓、松茯苓。 为多孔菌科卧孔属植物茯苓[Poria cocos(Schw.) Wolf]的菌核,为低等植物,是寄生在松树上的真菌。药用部分为干燥菌核体。性味甘、淡平。有渗湿、健脾、宁心等功能。用于痰饮、水肿、小便不利、泄泻、心悸、眩晕。茯苓皮,利水消肿,用于水湿浮肿等症。各国各地均有分布。 (二)植物特性 茯苓多寄生于马尾松或段木上,其生长发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菌丝(白色丝状物)阶段和菌核阶段。菌丝生长阶段,主要是菌丝从木材表面吸收水分和营养,同时分泌酶来分解和转化木材中的有机质(纤维素),使菌丝蔓延在木材中旺盛生长。第二阶段是菌丝至中后期聚结成团,逐渐形成菌核(亦称结等)。结苓大小与菌种的优劣、营养条件和温度、湿度等环境因子有密切关系。不同品种的菌种,结苓的时间长短也不同,有的品种栽后3~4个月开始结苓,有些则较慢,需6~7个月。早熟种栽后9~10个月即可收获,晚熟的品种则需12~14个月。 (三)生长特性 茯苓喜温暖、干燥、向阳,忌北风吹刮,以海拔在700米左右的松林中分布最广。温度以10~35℃为宜。菌丝在15~30℃均能生长,但
这个做法好简单噢。关于份量,当然是要弄清楚是几个吃了,如果是两三个人吃,土茯苓(干的)20克,淮山(新鲜一斤,干的150克),瘦肉半斤。 做法:将土茯苓干片用清水洗一下(洗一下就可以,时间不要太长),淮山洗干净,葱、姜、花椒备用。将瘦肉洗干切成薄片备用。锅里放上水,待水温达到30度左右,将瘦肉片倒水里煮上5分钟,将水倒后,再放上水。待水开后,把土茯苓、瘦肉、姜、花椒放在锅里煮上半小时,再将淮山放在锅里一起煮,待熟前20分钟将葱放进锅里。煮熟就可以了。 这可是我家经常煮的汤噢。前几天又到淘宝网上“卖的就是健康”店里逛了逛,问掌柜的山药(南方称淮山)上市了吗?掌柜说快了,把我乐坏了,掌柜家的东西全是野生的,她家的东西我全都买了一些,土茯苓去湿的效果真是好,药店里卖的根本就没法跟这比,山药也是,我只买到半斤,掌柜的说国庆以后才上市,期待中。
土茯苓煲老龟:土茯苓、老龟件、赤肉、蜜枣、陈皮(也可将蜜枣、陈皮换成党参、枸杞、元肉)。 土茯苓煲老龟一定是首选。土茯苓是解毒除湿之良药,乌龟肉甘、温,老乌龟滋阴补血之力强,嫩乌龟滋阴之力弱,所以入汤的时候“宁老勿嫩”,加入清水三千克,先用武火煲沸了,再用文火煲5小时。遇上有痈疮肿毒者,可再加入生地黄,增强清热、凉血、解毒之功效。此外,还有五指毛桃煲乌鸡,陈皮莲肉煲水鸭,淮山芡实薏米煲排骨,粉葛赤小豆煲鲮鱼,夏枯草黄豆煲脊骨,玄参麦冬煲瘦肉、白术砂仁煲猪肚……浩荡无际,药食同齐。这些搭配看似粗放,实则严谨,背后有最古老的阴阳五行理论作为支撑,经历过千锤百炼!
都是可以的!土茯苓骨头汤 配方:土茯苓50克,猪脊骨500克。 制法:猪脊骨加水煨汤,煎成1000毫升左右,取出猪骨,撇去汤上浮油。土茯苓切片,以纱布包好,放入猪骨汤内,煮至600毫升左右即可。 功效:清热解毒,补肾壮骨。 用法:每日饮1剂,可分2~3次饮完。 ====================================================土茯苓炖肉 材料: 慈菇(半斤), 土茯苓(一两), 炖肉(3块), 蜜枣(5粒), 姜(2 片), 水(适量) 做法: 慈菇去皮切厚块, 将材料洗净放进煲内, 水滚后转慢火煲2小时, 加盐即可 功效: 预防贫血, 抵抗力弱所引起之水肿, 便秘及脚气病, 能解毒凉血, 消除疲劳, 促进食欲, 治肺热肺燥
茯苓,中药名。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和山楂、冰糖、麦芽、淮山、鸡内金、陈皮等中药精心熬制,可助消化、行气消食、健脾开胃,用于小儿疳积、厌食、腹胀等症状。改善儿童消化不良及食欲不振,对脾胃有很好的调理作用!让宝宝爱上吃饭就是这么简单!
主料土茯苓100克鸭肉400克辅料油适量盐适量姜适量步骤1.新鲜土茯苓切片洗净。2.鸭肉多清洗几遍也洗净。3.瘦肉切片。4.砂锅中倒入适量水烧开把瘦肉倒入锅中。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中,宁心安神.茯苓甘淡性平.甘能补中,淡则能渗,即能滋补心脾而益肺,有能利水通窍除邪热,其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即能扶正,又能祛邪 土茯苓有解毒,利关节,除湿,用于梅毒,膀胱湿热,淋浊,小便频数涩痛.土茯苓能解汞中毒并能杀死各类螺旋体.对肾炎水肿可消除蛋白尿.土茯苓甘淡性平 茯苓是利水渗湿药,还可健脾安神,性味甘淡平,归心脾肾经,常用量10--30克.土茯苓是清热解毒药,可除湿利关节,性味甘淡平,归肝胃经,常用量15--60克.